关于组织开展安徽省第四届“挑战杯”
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
各系(部):
为了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刻苦钻研、勇于创新、多出成果、提高素质,激发广大学生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理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的主动性,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,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、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,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,展示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果,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第四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院团委、学生处、教务处、科研处决定联合举办校内选拔赛,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宗旨
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知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。
二、组织机构
学校成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领导小组。成员如下:
组 长:许志才
副组长:武从云
成 员:郑朝贵 许雪峰 骆宝明 郝德新 音坤 李媛媛(院学生会主席)
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团委,音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。
三、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
(一)参赛资格: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均可报名参赛。
(二)参赛作品:
1.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、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、教育、管理六个学科内;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、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、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,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。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: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,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。
2.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的研究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;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。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,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,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。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,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。
3.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。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,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,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;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,必须附有研究报告,字数在3000字以内,并提供图表、曲线、试验数据、原理结构图、外观图或照片,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。
(三)参赛者均应填写《作品申报书》,各参赛单位须填写作品申报清单,由各系团总支于2011月3月25日向校竞赛小组办公室(团委)报送作品(一式两份打印稿及电子文稿,电子文稿发送至tuanwei@chzu.edu.cn)及汇总表(见附件),逾期不报,视为弃权。申报作品一律不退,请自留底稿。《作品申报书》样本、填写要求及相关文件请浏览团委网站公告栏下载。
四、赛程安排
(一)组织发动阶段(2011年1月—2月)
1.学校2011年1月下发《关于组织开展安徽省第四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》及其它有关文件。
2.各系(部)于2011年2月20日前成立参赛协调小组,并做好本单位竞赛的组织工作。
3.各系(部)要制定竞赛组织实施计划,在学生中做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,并积极组织作品申报工作。
(二)系级选拔赛和校级组织申报阶段(2011年3月上旬至3月中旬)
1.各单位2011年3月上旬前举行系级选拔赛,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,并择优推荐参加校级选拔赛。
2.各单位须于2011年3月25日前,向校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(团委)报送参赛作品。
(三)全校评审阶段(2011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)
1.3月下旬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,对申报作品及其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。
2.4月上旬举行校级决赛和作品展示、公布获奖结果,择优推荐作品参加安徽省第四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
五、奖项设置
本次比赛设一、二、三等奖若干名,对有发展潜力的作品给与重点扶持,按照学校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优先立项,对在省级和全国比赛中获奖的作品,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对选手另行奖励。
六、活动要求
(一)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
各单位要站在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度,充分重视此项活动,各系(部)团学组织要在系(部)党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组织协调机构,加强对活动的领导,保证本届竞赛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。
(二)精心组织,科学规划
各单位要有组织、有规划、坚持不懈地推进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,努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。各系(部)要指定专人,负责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,指导、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。有条件的系(部)可依托多种载体,对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,使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。
(三)建章立制,大力宣传
各系(部)要针对“挑战杯”竞赛从组织发动、项目资助、指导帮助、表彰奖励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,更好地激励扶持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,建立活动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。同时,各系(部)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宣传工作,充分利用团学组织的宣传工具、宣传阵地、校内媒体搞好宣传工作,营造氛围、形成声势,使其在社会上和学校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。
二○一一年一月八日
附:1、作品申报书
2、作品汇总表
终审人: